蚊子咬伤
蚊子叮咬后,你会注意到一个圆形且蓬松的隆起物,有时候还会在其中心看到一个小圆点。接着,这个隆起会变红变坚硬,并且有少量膨胀,儿童通常比成人的反应更强烈一些。
【如何处理?】
首先你可以用肥皂和温水将叮咬处洗干净,然后可以用冰袋冷敷缓解瘙痒,必要时可以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局部止痒药来控制疼痛和瘙痒。
毒隐翅虫咬伤
隐翅虫有很多种,有一些无毒,有一些在人体接触其体液后会引起急性红斑疱疹性损害的皮肤病,比如下面这种全身橘红色,头部、鞘翅和尾部呈青黑色的毒隐翅虫。直接接触虫体体液是引起隐翅虫皮炎的主要途径,出现皮损后,发病部位以面部、颈部、胸背部及四肢部位为主,皮损典型症状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
【如何处理?】
发现有毒隐翅虫在身上爬行时,不要用手拍打、揉搓,轻轻吹掉或用其他东西把虫子拔掉,若手已接触隐翅虫,毒隐翅虫这类虫能通过毒液导致皮炎,所以被叮咬后不要到处抓挠,以免扩大炎症范围,或刺破皮肤,应尽快用清水或肥皂水对叮咬部位进行反复清洗。
蜱虫咬伤
蜱虫是容易以人类、宠物、野生动物为宿主的寄生虫。它可以通过唾液腺分泌一些粘固剂,将自己附着在宿主身上,然后使用管口状的嘴开始钻孔取食物。蜱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物质麻醉局部皮肤,以致于很多人被咬了却没什么感觉。
【如何处理?】
发现蜱虫钻进皮肤里,千万不要硬拔,这样很容易将蜱虫的口器留在体内,造成感染。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垂直向上拔出,注意不要用镊子挤压蜱虫吸过血的腹部。
蚂蚁咬伤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攻击性强和叮咬毒性大,被火蚁叮咬后局部反应最常见的是烧灼感,其次是瘙痒和皮肤上出现红色凸起,持续约4-6小时。在约24小时内,那个红疙瘩会起泡,并在一两个星期内消退。严重点的,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和过敏反应。
【如何处理?】
发现火蚁后要把它清理出身体表面,然后弄死它。接着用肥皂水清洗刺痛部位。火蚁叮咬后的瘙痒可以持续数小时,因此可以遵医嘱服用口服抗组胺药或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就医。
臭虫咬伤
臭虫是一种无翼的小昆虫,生活在干燥的深色缝隙中它们经常晚上出来觅食,食物来源是血液,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叮咬是无痛的,被咬的地方发痒、肿胀、发红。通常,你会发现有两个或三个叮咬点,它们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一条直线(又叫:早餐、午餐、晚餐)。
【如何处理?】
用肥皂水清洗被叮咬的部位,如果叮咬处瘙痒,可以涂抹类固醇激素药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可以使用杀虫剂或热处理;清理家中衣物,修复家具中可能存在的缝隙,包括床垫、墙缝等。一旦发现有虫咬的迹象,应尽快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环境,或进行针对性预防。
蜜蜂或黄蜂
有刺的昆虫是膜翅目昆虫中的一种,刺器位于雌性昆虫的腹部,由一个含有毒液的囊和一个毒刺组成。当蜜蜂叮咬后,这个刺会与昆虫分离,导致其死亡,因此蜜蜂只能叮咬一次;而黄蜂则可以多次蜇人,却不会在皮肤上留下刺。区别在于,蜜蜂会把毒刺留在皮肤上,并持续释放毒液。另外,被刺的局域还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局部反应,出现肿胀和剧烈疼痛,并持续2-7天,经常与蜂窝组织炎混淆。
【如何处理?】
蜜蜂叮咬后,毒液会在几秒内释放,所以首先应该把皮肤上的刺处理掉,但避免用手或镊子直接拔除,因为这可能会将更多的毒液挤压到皮肤中,可以找一张卡片按照以上操作把刺刮掉。处理后,建议用水清洁红肿区域,尽量避免抓挠和摩擦,可以适当冷敷以帮助消肿。
毛毛虫咬伤
刺毛虫是蝶或蛾类动物的幼虫,主要集中在温带与热带地区。
其毒刺刺伤皮肤可引起刺毛虫皮炎,皮疹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如何处理?】
遵医嘱抗组胺药和局部外用激素制剂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但如果毛虫接触到眼睛或其毒毛被吸入气管,则可能引发过敏性结膜炎和支气管痉挛,甚至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